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其他 >> 陈风楚韵 >> 浏览文章

一个收藏家的 “大有”追求

时间:2015年08月11日 信息来源:中国文物报 点击:

朱海彬,资深收藏家。近几年来,先后向中国美术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周口市博物馆、开封大相国寺等博物馆捐赠其藏品。他所捐赠的文物涵盖汉唐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数量高达334件。 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范迪安称:“在市场经济下,作为收藏大家的朱海彬看到的却是藏品的社会价值,情愿将藏品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是广大收藏家学习的榜样。”
  一个夏日的早晨,记者来到了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见到了一早在家等候的朱老师。“来,随便坐,好好休息一下。等一会,咱们有好几百件藏品欣赏呢。”过了一会儿,他领着我们来到“藏宝室”。“你看,这些可都是好东西。”记者发现,这是一间特意放置古玩的藏宝室。暗黄色的书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陶瓷玩具零散摆放其中,下层只见收藏盒排列其中,每个小盒分为15格,一件件藏品整齐地躺在里面。有宋代磁州窑的白底黑花人物,有唐代巩县窑的三彩动物,有金代红绿彩人物…… 一个个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朱海彬双手抱起五大盒藏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慢慢边打开收藏盒,一件件陶瓷玩具映入眼帘,哨子,彩绘鸡,彩绘狗,襁褓娃娃,圈椅娃娃……
  夏日的阳光照在黄绸布上,在瓷器上散发出绚烂的光彩。
  藏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朱海彬的藏品有2000多件。谈起这些藏品的来源,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30年了,哪里淘的都有。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窑口,仅河南就有上百个。 你看这个唐代的粉盒,还有清代的砚滴, 这两件都是从郑州古玩市场淘来的。通过这些藏品,我发现古代文人很懂得审美。”朱海彬随手拿出一个小摆件说:“你看这个‘福禄寿’,还有这个渔翁小摆件,多生动!是摆在案台上供文人读书之余把玩的。”
  朱海彬告诉记者,每天读书、思考与研究之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赏玩自己的藏品。这些藏品,让他一次又一次走近创作者的心灵世界,那是一个神秘的天地,仿佛畅游在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虽隔千年时空,仍能找到一种对话感。日复一日,这些藏品也渗透了自己的情感,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我的孩子,知根知底的……
  收藏只有付出大爱,才能学到真学问
  朱海彬出生在河南太康的一个古玩世家,耳濡目染爱上了收藏。从最初收藏铜钱和邮票,到后来专心收藏陶瓷玩具和文房用品,他对古人的崇拜之情愈加强烈:“与现代人的浮躁相比,古人有一颗审美的心灵,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情趣”。
  朱海彬打开“宝物盒”,将笔架一一拿出,只见每个笔架上都落有一只小猴儿。其中有猴抱鸡,马上骑猴,大猴背小猴,小猴坐在大象上。
  “你看,古人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很花心思的,其中的寓意多是美好心愿。比如猴抱鸡,‘鸡’呼应‘吉’,猴骑在马上,意为马上封侯;大猴背小猴,意味辈辈封侯;小猴坐在大象上,代表封侯拜相。”朱海彬解释道。正是凭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通晓,朱海彬淘到了许多珍贵的瓷器。他发现,古人制作陶瓷器物时,往往遵循一定章法。陶瓷技艺虽然代代相传,但规矩是不变的。
  在谈到一件文物的市场价值时,他立刻严肃起来,“文物无价,若只想着它们值多少钱,学不到真学问。”在朱海彬看来,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还有潜在的心灵世界——
  “赏玩陶瓷器物等于穿越历史,探寻古人的心灵世界。随着收藏者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心灵自然而然地接通那些创作者的灵魂。呈现在你面前的一件件文物,就变成了充满生命力和个性情感的文化世界。有时,我从刀工或是釉色就可以发现创作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状态。一个器物的刀工前后一致,比如刀工流畅,说明工匠心情平稳。然而很多器物,前半部分刀工流畅,后半部分突然不畅,说明创作者身体出现问题,或是社会不安,兵荒马乱,创作心灵无法沉潜下去。”他认为,陶瓷玩具和文房摆件虽小,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特定时期审美情趣。
  追求“大有”,多次向博物馆捐赠
  今年5月7日 ,朱海彬向河南周口市博物馆捐赠文物25件,包括齐家文化红陶杯,东晋青瓷罐,东汉抚耳听乐佣,宋代绿釉印花灯等。其中,陶瓷器24件,石刻1件,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认为,朱海彬捐赠的这批文物,时代从原始社会一直跨越到清代,部分藏品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向朱海彬颁发收藏证书和名誉研究员聘书。
  2012年,朱海彬曾向中国美术馆一次性捐赠中国古代陶瓷玩具186件(套)。2014年 ,他又向该馆捐赠了82件(套)的藏品。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朱海彬捐赠的这批精美的古代玩具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特别是唐代巩县窑的三彩人物和动物玩具,存世量稀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批作品体系完备,涵盖汉唐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对于丰富国家民间美术收藏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6月, 朱海彬向北京民俗博物馆捐赠古代民间陶瓷玩具37件。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认为这些古代民间陶瓷玩具丰富了博物馆民间游艺类别的馆藏,对于研究北京和华北地区的民俗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曹彦生馆长向朱海彬颁发了捐赠证书,还特聘朱海彬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民间陶瓷专家。
  今年, 朱海彬向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捐献史前文明时期禽鸟古笛一件,如今这件文物藏品已成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聘请朱海彬为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顾问。
  书架上厚厚一沓捐赠证鲜红耀眼,这些证书都承载着朱海彬30年的心血和精神追求。
  捐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朱海彬把自己心爱的藏品捐赠给多家博物馆,在他看来,这比用文物换钱更有价值。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不被外流。
  “也许你不知道,以前有个日本古玩商,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我。第二次见面之后,让我朋友传话,希望把古代的瓷塑玩具卖给他。他说,你卖我100件,价格由你定。”朱海彬言语激动起来,腾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我跟我朋友说,请那位日本人以后不要再来了。他目的很明确——要买我们中国的文物,把它们带到日本去。这是坚决不能的。他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卖!”朱海彬认为,文物外流到国外,这涉及民族自尊和国家利益。
  在中国美术馆颁给朱海彬捐赠文物证书上,记者看到一个青釉骑马射箭人物俑照片,这件藏品雕塑线条流畅,刻画精巧传神,动感十足。“你知道神韵是什么吗?神韵就是你第一眼看上去,像见到了一位熟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就站在那,看着你。那就是神韵了,这是现代人模仿不出来的。我只把最好的文物捐给博物馆,让人们共同享受文化遗产。”朱海彬告诉记者。
  “您捐了这么多件宝贝,有没有想着靠这种方式获得物质奖励?”记者问道。“说实话,我之前对于捐献可以获得物质奖励的事情一无所知。在给中国美术馆捐献时,馆长范迪安问我要不要奖励的时 ,我说,那就给我发个证书吧,算留个纪念。”
  “藏品是您的心血,您说它们就像您的孩子。捐出来给博物馆,可是你没有了?”朱海彬一听,爽朗地大笑,他认为:对于收藏者来说,藏品放在家里,这有你一个人玩赏,这是“小有”,你把这些文物放在博物馆里,会有很多人欣赏,社会价值体现出来了,这是收藏者的“大有”。把知识和文化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那才是一个收藏家的最高境界。
  朱海彬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梦想:在北京创办一个陶瓷玩具文房摆件博物馆,把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知识传递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因启动资金数额巨大,梦想还没未付诸实现。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朱海彬桌上发现一件绵羊形象的文房摆件,这件藏品青绿色的釉已部分脱落,但它的颜色依旧夺目。绵羊身材壮硕,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仿佛下一秒就要踏出纸盒,自由行走在人间。它无拘无束,无所畏惧,永远高昂着头,一直向前。
(《中国文物报》2015年7月28日)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