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其他 >> 陈风楚韵 >> 浏览文章

周口市博物馆——为中华农耕文明立传

时间:2015年11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这是一扇展示周口6000多年文明史的窗口,这是一块彰显“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圣地,这是一处激励广大青少年学古鉴今的教育基地,这是一座增长知识滋养心灵的神奇殿堂。

这就是周口市博物馆,2011年7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在这里,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着交融和对话。短短四年,今天的周口市博物馆已成为集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众服务、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类历史博物馆。

周口市博物馆位于周口市东新区,外形古朴典雅,与周口市图书馆、群艺馆形成“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包容开放,是周口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高地。

走进周口市博物馆,这里绿树掩映,清雅幽静。拂去岁月的风尘,穿行于“宛丘之上——周口历史文物陈列”中,驻足在“人文肇始”、“大道幽微”、“三代华章”、“莽原鸿爪”等展区,看着2000余件珍贵文物,记者仿佛穿越时空,随着它们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古人的才智和坚韧,心底充盈着无限的感恩、敬畏……

  6000多年文明 建馆之亟

周口历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太昊伏羲氏建都宛丘(今淮阳县),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女神女娲氏都于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被尊为中华人文始母;炎帝神农氏始都于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周口因此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圣地”。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周口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灿若星辰。

但是,灿烂的过去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尽善尽美,自豪的记忆并不能冲淡周口人民对我市文化设施匮乏的缺憾与期望。

“2011年之前,我市没有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让市民来感受历史,缅怀古人,学古知今。”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告诉记者,大量珍贵文物分散收藏在县级文物所等地,不能集中收藏展示,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记忆和传承都是一种遗憾。

“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当年,康有为将建设博物馆当作变革要务。

1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经济快速发展的周口来说,需要一所市级博物馆,满足市民对文化活动、文明知识的精神需求,构成周口城市文化的多元色彩,形成认识与了解周口市的一个窗口。

基于此,博物馆建设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的春天,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三馆合一”的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重大决定,自此,周口的文化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2010年2月6日,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含博物馆、中心文物库房、图书馆、群艺馆)举行竣工落成典礼。

2011年6月30日,周口市博物馆免费试开放,当天人数300余人;2011年7月12日  周口市博物馆正式开放。

从此,我市告别了多年来没有市级博物馆的历史,标志着周口市文化事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存古藏珍 建馆之用

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周口市博物馆藏品以周口地区历代文物为主,藏品总数2000余件。其中,尤以华夏第一石磨盘、仰韶文化涡纹彩陶罐、西周长子口附耳带盖圆鼎等文物为代表。院内固定展厅展出的古代、近代文物,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点燃了延续6000余年中原农耕文明的火炬。

周口市博物馆准确把握周口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推出了基本陈列《宛丘之上——周口历史文物陈列》,该展览共分人文肇始、大道幽微、三代华章、莽原鸿爪、逐波兴埠5个部分,以周口地区历史为主线,以出土文物为依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周口历史发展的轨迹、陈楚文明的风采、地域文化特色和周口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创造。

周建山介绍说,人文始祖伏羲曾在此建都,肇始华夏文明,故以“宛丘之上”指代周口悠久厚重的历史。

第一部分“人文肇始”,主要陈展“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的功绩,以及豫东周口地区原始文化的风采。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周口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口不仅是远古时期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的定都地,而且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远古先民从这里起步,走向文明的殿堂。

伏羲氏画八卦,一画开天,点亮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老子正是集成了三皇五帝的历史文化精髓,立足于春秋末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开众妙之门,创道家学说。周口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第二部分“大道幽微”,就是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道德经》版本,以及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出土的各个时期的文物。

第三部分“三代华章”,主要陈展两周时期陈国、长国和楚都陈期间的文物及史实。三代即夏商周,这一时期,周口处于东夷与中原交界地区,夷夏商三族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和发展。夏代中兴之王太康,曾在太康一带筑城定居。商王朝封长国于此。西周初年,陈胡公妫满宛丘之侧建都,开创500多年陈国基业。春秋战国之际,楚国败郑服陈,以陈为县,战国后期,顷襄王都陈达38年。商代器物、越王不光剑、战国方肩银布币等文物见证了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及时代更迭。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金元,千年的历史在黄淮的莽原上沉淀。淮阳郡国墓葬遗珍满目,楼阁亭台再现平原建筑气度,古镜涵照众生旧日容貌,陶瓷凝聚寻常百姓心迹,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再现了陈楚大地先民无限的创造力。第四部分“莽原鸿爪”,展示的就是秦汉至宋元时期豫东莽原上芸芸众生的文明创造。

第五部分“逐波兴埠”,主要陈展明清时期周口三川汇流、漕运兴埠的历史。

整个展览为观众了解周口地方历史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展示平台,成为对外宣传周口地方历史文化的形象窗口。2014年5月,该展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

文化交流的平台

周口,是我国书画文化的滥觞之地,也是大收藏家张伯驹的故里,为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收藏大市,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周口市博物馆充分发挥书画之乡、收藏大市的优势,一方面大胆创新,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发动周口收藏家积极参与辅助陈列《周口民间藏书画精品展》,自觉“捐展”书画精品,经过鉴定为真品的前提下,共征集展书画作品百余幅进行展出,充分展示了周口作为收藏大市的实力和水平,增强了对观众的吸引力,成为周口市博物馆展览的一大亮点。

另一方面,周口市博物馆积极引进展览,开展书画艺术交流。开馆4年来,先后承办了周口·青岛书画联展、周口·合肥书画联展等20多个书画展览,成为周口市书画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周口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知名品牌,提高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

此外,周口市博物馆在开馆之初就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编辑出版了《周口文博丛书》(含《文物卷》、《匾联卷》、《书画卷》)、《旷原碣风——豫东碑刻集萃》(10册)、《陈楚漫步》等书籍,此举对于挖掘、弘扬周口历史文化,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把藏品当作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周建山极其赞同这一观点。纵观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博物馆,莫不以普及文化知识、促进公共教育为己任。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文化基地,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注重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切实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博物馆永恒的课题。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周口市博物馆,感受周口历史文化的魅力,周口市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努力将博物馆打造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乡情教育基地,培养其家国情怀、爱国爱乡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才报效国家、建设家乡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012年,周口市博物馆举办了以“关爱留守儿童、牵手温暖童心”为主题的周口市留守儿童走进博物馆活动;2014年,开展了博物馆文化助残活动;2015年,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期间,联合文昌中学等中小学校开展了“诵国学、品历史”活动。

 此外,该馆还与周口晚报联合举办了以“我爱家乡,我爱博物馆”为主题首届全市中小学生“我与周口市博物馆”征文比赛、小记者走进周口市博物馆等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青少年对我市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在提高青少年素质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周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周口市博物馆适应信息化要求,2013年元月正式开通了周口市博物馆网站,架起了博物馆与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拓展了市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职能,服务观众6万多人次,包括港澳台地区都有网民登录浏览,日渐成为周口市博物馆对外宣传悠久历史文化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提高了周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游走史间,思接当年。周口市博物馆正承载起周口悠久厚重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文明,弘扬着民族精神。在这个充满魅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你会感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厚重,也会寻找到中华文化的渊源。

 原载《周口日报》2015年11月9日第6版。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