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论坛 >> 鉴赏知识 >> 浏览文章

鉴赏与辨伪的一般步骤——“望、闻、问、切”

时间:2012年10月0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鉴赏或辨别一件青铜的好坏、年代和真伪,与医生为病人诊断相仿佛。我国传统中医的诊断步骤是“望、闻、问、切”。这也适用于青铜器的鉴别与辨伪。

望:就是站在稍远处观览某件铜器。重点在于对整器总的神韵的把握。凡是上好铜器,就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无须细瞧,一眼就能看上。好比我们参观某个画展,尽管画很多,但气韵生动、神态逼真的画总是一下子抓住了观赏者的心。当然对于铜器来说,真器也不一定都是外观精致的,有很多真器制作粗糙,甚至破损,但是真器无论如何差总显得自然。而仿造尤其是伪造之器,竭力模仿原器,刻意追求形似,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就像一个演员,演得不到位或者过了头,都给人留下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虚假和呆板、拘谨的印象。

有眼力的鉴赏者,抬眼一看,或者说只瞥一眼,真伪就有数了。一个高明的医生,瞧一下患者的神情,病情轻重就有数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一是要看得多,心里不断进行比较与揣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方能作到熟能生巧。第二是这种功夫的练就,仅仅凭多看还不行。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不能光练投篮,游泳运动员整天只在水中游动,他们还要去跑步以增强双腿运动速度,作双杠运动以增加手臂的力量。青铜器鉴定亦是如此,要加强艺术修养。

闻:患者有病,身上散发的、嘴里呼出的气味很特殊,不同于身体健康者。这种气味来自体内,是假装不出来的。青铜器亦如此。商周铜器埋在土中几千年,不免带有土腥气。尤其是新出土的铜器,气味更浓。宋以后的伪作铜器多是黄铜,即或埋在土中,时间不长,也很少腐蚀,没有土腥气。相反由于用手摩揣时间长,有一股汗腥气。明清至近代,作伪者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尽管也在土中埋藏些日子,但总有一股酸气。

问:遇到一件或一批初见的青铜器,尤其是收集晶或传世品;一定要问清它的身世,即它是在什么地方出土,或者曾经被谁收藏过,来龙去脉要清楚。例如笔者前年看到一件陕西陇县博物馆所藏的高陵君鼎,器物不错。但为了慎重,还需了解它的由来。此器乃1956年问世。由于事隔三十多年,当时出土情况已不清楚。但经过我们了解,确系墓葬出土。1987年笔者看到一件珍贵的西周青铜器史密簋。关于出土地点,或曰安康,或曰湖北十堰,或曰石泉。虽然不能确定,但这些地区相距不很远,而且与簋铭谈到的史密奉周王命令出发去东方征讨南夷的途径路线相吻合。这也增加了可靠性。

    切:就是要用手去摸、去掂量。大凡仿造、伪造之器都比较重,用手掂量有一种“死沉”感。而经过上千年埋藏的青铜器,由于缓慢腐蚀,表面膨胀,比重下降,所以显得稍轻些。同时伪器大多用蜡模制造,在作伪者未见到原物的情况下,用此法制造的铜器的器壁都厚于原器,自然比原器分量重了。即便作伪者见过原器,但由于第一个原因,伪器也仍然比原器重。当然这种轻重感差别是很微小的,全凭自己多掂量多体会了。用手摸,则是摸摸铜锈的情况。凡是真器,由于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表面的锈是一层一层生出来的,附着力很强,十分坚固,不容易剥落。而一般伪器的铜锈是短时间作成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脱落。摸的同时可以用手轻轻叩击铜器。像陕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埋藏土层干燥,腐蚀不很严重,敲击起来声音洪亮。而伪造的比较差的铜器,敲击起来声音发“闷”。当然伪造的较好的铜器,敲击声音还是比较清亮,但与上述出土青铜器的声音还是不一样。声音的差别也需要自己多实践去分辨。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