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论坛 >> 考古问答 >> 浏览文章

商代的都城有几个它们都在河南的什么地方

时间:2012年10月0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它的国家机构比起夏王朝更加完备。随着商王朝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都城也由南向北进行迁徙。据有关文献记载,从商灭夏建都于“亳”到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朝曾有五次迁都。即仲丁由“毫”迁都于“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邢”,南庚迁“奄”,盘庚迁“殷”。

“相”在河南内黄县境内,“邢”在温县与武陟一带,“奄”在山东省曲阜附近,这三处都城遗址还没有进行过周密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所以确切点尚不清楚。至于“亳”和“瞰”曾有过争论,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现已明确:商汤建的西亳在今偃师尸乡沟,仲丁建的瞰都在今郑州,盘庚迁都在今安阳小屯一带。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了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经过发掘,考古工作者对城址的形制布局、城内文化堆积等问题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城址大体为长方形,除南墙被洛河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基本完好,东西宽为一千二百多米,南北长约一千七百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体一般厚约十八米,残高两米左右。目前已经找到七座城门。在城址里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大道和排水设施。尸乡沟商城在大城之内发现宫城,宫城之内又有若干组宫殿建筑,主次分明,布局清楚,是目前发现具有真正规模的古代城市。《汉书·地理志》:“尸乡,殷汤所居。”《括地志》:“河南偃师为西毫,帝辛及汤所都。”文献记载与地下出土实物相证,偃师尸乡沟正是商汤所建的都城。

郑州商代遗址早在1950年秋即被发现。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约七公里的城墙遗址,残留的城墙最高处九米。商城面积约二十五平方公里,这就是仲丁建的“瞅”都。在此发掘出大量房基、地窖、水井、壕沟和墓葬等遗迹。在城的北墙和南墙外,均有冶铜作坊遗址;西墙外有制陶作坊遗址;北墙外还有制骨作坊遗址。在这些作坊遗址中发现了冶铜用的坩埚残片、红烧土块、炼渣和数以万计的铸造青铜的陶范,还有陶器、制陶工具、陶窑和上千件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以及磨制骨器的砺石等丰富的遗物。在一座商代墓内出土的青瓷尊尤为引人注目,它和陶器已有明显区别,代表着当时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1974年在城外发现两个大铜方鼎。一号鼎曾先后在日本、美国等地展出,二号方鼎陈列在本馆展厅内,两件大鼎引起国内外考古界人士的重视。鼎为传国重器,两件大鼎的出现为郑州曾是商中期都城提供了佐证。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国都,自从盘庚迁都于此至商最后一个王商纣,共经历273年。西周灭商后建都镐京,殷地逐渐废弃,后人称此地为殷墟。殷墟是商朝奴隶制度发展到全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它的布局和轮廓已经比较清晰。

殷墟总面积24平方公里,商王居住的宫殿位于现在的小屯一带,也就是洹河南岸,王陵区在洹河北岸的武官村、侯家庄和西北岗之间的广大空地上。小屯及其附近发现有铸铜、制陶、制玉、制骨等手工业作坊。可是在小屯周围没有发现城墙,只发现了一条巨大的晚商壕沟。据推测,这就是商代王宫周围用人工挖成的防御设施。殷虚出土文物极其丰富,仅甲骨就有十几万片。著名的武官村大墓,妇好墓在此发现,妇好墓是目前惟一一座保存完好,并且能够与文献联系而确定墓主的商代王室墓葬。

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和丰富,人们对商代都城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偃师尸乡沟是商早期的都城,当时称“毫”。中期都城在郑州,当时称“瞰”,晚期的都城在安阳小屯一带,当时称“殷”。不同时期的商都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商代都城为什么这样频繁地迁徙呢。一是为了经济的发展,由于黄河常发生水患,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不得不迁徙。但重要的原因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因而新王用迁都来摆脱旧势力的控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