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淮阳平粮台城址入选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2020年04月26日 信息来源:周口市博物馆 点击:
4月25日,由省文物局指导,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19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汇报,由专家无记名投票,在10个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灵宝城烟遗址”“淮阳平粮台城址”“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济源柴庄遗址”“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 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为“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本次评选共有10个项目参与,都是2019年度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有发掘证照的考古发掘项目。地域上来自洛阳、开封、三门峡、周口、安阳、南阳和信阳,基本涵盖了河南的东西南北。从项目性质方面,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考古工作4项,基本建设考古工作6项。遗址类9项,墓葬类1项。从文化内涵来看,涉及黄河文化、早期文明、南北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夏文化(夏代)研究、都城与城市考古等多个领域,是河南日常考古工作研究领域的缩影。
平粮台城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1980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并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2014至201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城址进行了系统勘探、调查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淮阳平粮台城址-南城门附近排水设施
淮阳平粮台城址入选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系统的考古钻探和数字化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平粮台城址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具有对称的城门布局。2019年在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干道,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这条中轴干道从建城之初一直延续使用至龙山时期最晚阶段。城内布局以南北道路为中轴,规划有序。经大面积揭露,确认了多排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最初的房屋在生土上统一规划建造,排房前后间距15米左右。后期排房逐渐向南北两侧扩展。房屋均以土坯为原料平地起建,门向朝南,布局规整统一。
城内高台排房和道路外缘均分布有纵、横向的排水沟。2019年在长排房西部发现一组原址保存的陶排水管,东西向埋于室外,与居住区边缘有意挖掘的南北向水沟连通。同样的陶排水管道,在南城门附近还发现有三处。这些陶排水管节节套扣,构思精巧,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或纵穿城墙基础。陶排水管和纵、横连通的沟渠共同构成了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在南城门内早期道路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宽0.1~0.15米,深0.12米,最明显的一条长达3.3米。其中一组基本平行的车辙间距0.8米,可能为“双轮车”的车辙印迹。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这些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将我国用车的起源提前了500年。
平粮台城址还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遗物。发现的玉冠饰残片,其形状和加工特征与湖北后石家河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的同类器物近似。陶碗表面刻画的对称复杂兽面纹,与长江流域的玉器纹饰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上颇为接近。此外,利用黄牛骨进行占卜、祭祀和制作骨器的现象十分普遍。黄牛是龙山时代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大量发现,对研究起源于西亚地区麦作传统下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传统的粟黍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平粮台城址方正规整、中轴对称的特点,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陶水管排水系统也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绝佳材料。平粮台城址出土的各类遗存,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间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