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论坛 >> 文物掌故 >> 浏览文章

对转变文化发展中的如皋文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2年12月0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对转变文化发展中的如皋文博工作的思考

 

  近两年来,在市文化局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文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为了更深层次地拓展和延伸活动的内涵,今天我们迎来了局党组召开的创先争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讨论会。这样的讨论会为我们做好文博工作提供了载体与平台,让我们能更好地审视文博发展道路上日益突出的新问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凸显出的新矛盾、历史文化名城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新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在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思考的内容。

 

一. 如皋文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近几年来,在分管局长的直接领导下,文博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扎实推进,如皋博物馆群初具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摸索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工作新思路,使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学术研究氛围浓厚,从局领导到文博基层人员,不同视角地挖掘了如皋文博工作的潜力与发展,奠定了如皋在全省的文化层次与专业性地位。理论联系实际,论文“用创新思维推动如皋文博工作”提出了要用创新的理念开拓文博工作新天地,不应墨守陈规,局限在老一套的文化管理模式上。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我们以水局长在“关于合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对如皋文博工作提出的三点意见为指导,使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 如皋文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工作更有紧迫感与责任感。作为基层文博工作人员,更应有职业的良知与道德,在两届政协会议上先后提出了“建议重视如皋文博专业队伍建设”、“建议成立冒襄研究会”、“建议开展‘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如皋论坛’专题活动”、“博物馆选址的建议”、“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加强文物保护的建议”、“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着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议筹备李渔冒襄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等提案呼吁全社会关心文博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及现场调研等一系列指导工作。同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深的思考。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如何更好的转型升级,创先争优,仍有待我们继续创新思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工作力量,不断地找差距,永无满足感,担当起加快文化转型的历史重任,使我们的文化工作真正达到一流的水平。

1.文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编制不足、人手紧张、专业性力量不强等问题,是目前文博工作发展的重要瓶颈。文博专业工作条件简陋、图书资料匮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阻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文博研究的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高校还未普及,文博专业更是凤毛麟角,基层文博部门不容易招收到专业科班人才,时至今日仍没有培养文物人才的文物大学或文博大学,仅有可数的几处大学开设了此专业。若干年来,专业背景各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员进入文博队伍,甚至存在安置收容老弱病残的特殊现象。今后文博工作若想适应新的形势,若想有全新发展,则必须加强文博队伍的建设、提高文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当前形势催人奋进,各项工作都亟需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勇攀高峰。形势的要求和文博队伍现状构成矛盾和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具体困难,需要我们主观上的努力,需要我们有赶超拼搏的精神,做到有条件与没条件一样干好事业的决心与信心。我们以为,一是仍要利用“老兵”的力量,因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是走过来的真正的文博人,也是文博工作的一个特性所在;二是要输入新的力量,增加专业编制人员,形成新老交替,才能避免如皋文博人才出现断层的尴尬的局面。第三加强文博人员基础业务学习仍是重中之重,不断给自己充电,定期或不定期地请文博老专家、老前辈来馆指导、传授业务知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意识地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形成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环境与学习气候,在学术领域形成大比拼的创先争优的氛围,这对我们文博人员专业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整个工作的成败也有决定意义。

2. 力求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并举,保护与建设结合,形成新突破。

  文物也是生产力。文物工作首先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文物不是绞尽脑汁花巨资建设的假文物、假古董,不是胡乱拼凑的虚假文化景观。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必须遵循“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这一基本原则。在工作中不能追求虚假的漂亮,与其拆掉满载历史沧桑的真文物、修建花里胡哨的假文物,不如好好清理我们城里城外的文化遗产资源、认真加以保护。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一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如果用很有价值的本土文物来证明来支撑,它的独特性珍贵性很可能大大增强。近两年来,我市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手笔颇大,但是同时也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集贤里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得到了省里的重视,但是后期保护与利用工作仍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保护现有文物的基础上,如何发扬文物的文化内涵、如何显现出如皋名贤辈出,乡里人引以为自豪的“经传家学,里有名贤”的人文理学氛围,如何继承发扬有“金龟压钮,代产伟业”之誉的文化传统,将是集贤里文保工程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东大街老城区的建设有待进一步规划与发展,如何恢复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老街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人气并保持“历史真面目”呢,这就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其原生态,乃至特有方言、礼俗习俗、传说故事、老字号店铺等民俗文化都要延续下去,才能有效保护仅存的历史街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走访了一些老城区的居民,的确感受到这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才是老城街区改造整治的基础,他们是老城传承的活载体。一句话,要将对“物”保护与非物质的林林总总的文化的保护并重并行,特别重视一以贯之的不可缺少的人文特征。石合泰古建筑群已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可能有重利用轻保护之嫌,现代工艺品意识浓郁,目前正面临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横向协调各职能部门、各有关人群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文化)部门的文物保护的管理职能作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西云路巷的范氏三进三堂移建的后期保护工作,水绘园文化保护的提炼等,均有待我们用科学的规划,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从而更深层次的文化性挖掘与合理利用。

  在城市建设中,要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因此,我们不必过度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超负荷的利用文化遗产,过于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将遗产作为企业资产来经营,影响了遗产公益性的发挥,以防造成对遗产的破坏。我们更要建立起物质与文化同为生产力的观念,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从长远眼光来看待本民族的文化生产力的潜在作用,充分认识到人文价值是一个城市尤其是历史较长的城市的最大价值所在。如同龚良先生所警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态度消极,工作不力,我们就可能痛失机遇,使珍贵的文物资源在我们手中消失;反之,如果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我们就会留住更多的文化遗产,造福社会,惠及后人”。任务大,工作重,就需要我们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扩大如皋本土文化的张力,建立起文化的传承之路,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从而真正达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互动并举的良好态势。

3.寻找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亮点

  在江苏这样一个文化大省、文物大省里找到自己的最闪光点无疑是如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顺利突围的关键所在。横向比较一下,徐州地区有汉文化保护研究,古海州连云港有徐福文化研究,镇江有三国文化保护研究,苏州、常州有吴文化保护研究,扬州文化历史悠久,在唐朝繁盛无比,在国内有扬一益二的重要地位。如皋如何脱颖而出,卓然于群芳,存在客观上的难度,也更须要我们努力寻找文化亮点。个人以为,最有历史文化的特色内涵的当属长寿文化研究和开发。说到如皋历史文化名城的名气,似乎还比不上长寿之乡的影响。提起如皋人的长寿现象,了解、认可、羡慕、向往的人无疑很多。按照一般的思维惯性,总认为长寿是特殊自然条件决定的,其实长寿也包含深厚的人文积淀,是相当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

  如皋的长寿养生食品久负盛名,其本质就是自然与人文智慧凝聚的产品,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产品,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如皋长寿现象与当地林木茂盛、绿色满眼、空气清新紧密相关,这种环境也充满人文历史色彩。如皋河流纵横,湖荡众多,水源丰富,水质优良,这种优良水质也是历史上如皋人的长期营造所形成。如皋名人辈出,且长寿名人辈出,其影响也大,三国时吴国大将吕岱、宋代寿星李嵩、明末才子冒辟疆等等均有其长寿故事,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更是一本长寿养生的百科全书;因此在如皋形成了一种有历史渊源、有理论学说的长寿文化。

  总之,如皋的长寿之乡的独特地位未必仅仅是或未必一定要建立在当代的人口统计数字之上,而是原本就有其文化基础的。笔者之所以将之认作是如皋最大的文化亮点和最有经营潜力的文化的价值增长点,还在于以下的原因:

1、长寿文化涉及面广,从儒学的道德到佛家的超然,从传世的医术到日用的饮食,从田园桑稼到村舍家居,从诗词书画到劳动百作,…… 几乎无所不及,这就使得纯文化性、纯学术性的研究能够不断地开拓新视野,发现新内容、新课题,而能在几乎是无限宽广的范围里不断地推陈出新。

2、与如皋的其他文化现象的兼容性好。无论是名人、奇事、胜迹、景观、艺术、物产、器具、武林、文翰、寺观、…… 长寿文化都可与之兼容;从而互有助益又类型有别而色彩不同。而如皋的其它的特色文化往往不具这一优点。

3、长寿文化可以很好地与旅游业、与休闲业、与工商业等在更多领域里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升旅游业、工商业等的文化品位,丰富其文化内涵,也有利于文化的产业化,同时也是如皋文化转型发展的一个可以积极探索的方面。

因此,对长寿养生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应当成为如皋文化建设的重点,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助推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

 

三. 方向明确,文博工作前景乐 

  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我们的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

  有总书记为我们做引领,有转型升级争先创优的大好形势,有新馆建设等现代化硬件设备做后盾,文博事业如火如荼,一切在转变发展之中前进。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文化事业的好时代、好机遇;我们满怀信心,要努力使如皋的文博工作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转变观点,改进方法。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 上一篇:纸质文物的保护现状
  • 下一篇:没有了
  •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