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论坛 >> 学术论坛 >> 浏览文章

周口东夷文化初探

时间:2013年04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支流冲积低缓平原区,土地平旷,河流众多,土质疏松肥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降水量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更有利于古代先民定居繁演。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使之融汇南北,包容四方,熔铸成独具特色的东夷文化。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一、东夷族人早在6000年前在周口定居并创造了东夷文化
    《说文解字》释解“夷”字为“东方人,从大从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长弓箭。东夷族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在长期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东夷人靠他们聪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明了带羽毛的弓箭;创造了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东夷文字”;发明了冶铜术制作青铜器、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制造出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夷族涌现出了太昊伏羲、蚩尤、少昊华婿、神箭手后羿等杰出的部落领袖,他们为东夷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太昊伏羲氏是东夷杰出首领,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斯文鼻祖”。相传他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在距今6000年前,他带领部落先民沿黄河东下,选择在黄淮平原的宛丘(今淮阳)东夷族的地域定居。并融合当地东夷文化教民渔猎畜牧,定姓氏、设官职、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创书契、结网罟、作甲历使古代先民初步迈向文明开化。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华夏族的炎帝神农氏东迁到宛丘,与东夷族合居在一起,文化特征上逐渐东夷化,这是一次华夏文化同东夷文化的融合。炎帝神农氏,在宛丘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品交换。在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都是分不开的。可见周口在公元前40世纪到前30世纪是以东夷族太昊伏羲氏和华夏族炎帝神农氏为首的东夷族世居之地。
    夏初,夏启袭位破坏各族交替做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激起四方诸夷的不服,启子太康即位后耽于游猎,不恤民事。一次其到洛水沿岸边狩猎,十旬不归,东夷族首领后羿趁夏都空虚,夺取了安邑使得太康不得返国,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曾奔戈筑城定居,至死未得返回国都。 《左传》杜预注:“戈在郑、宋之间,即今太康一带。”可见夏时中原的华夏文化已影响到周口境内,但是东夷族的文化影响仍然存在。这是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一次融合。
    二、周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布情况和特点,二者均属东夷文化
    在中原华夏族创造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同时,东夷族也创造了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等。
    在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阶段,来自鲁西南和皖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先民向西发展,到达周口境内,沿沙颍河流域西进,在周口生根。这点从周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得到证实,在周口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有商水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烟草仓库等9处;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遗址有西华小白庄、淮阳王禅冢、周口市烟草仓库等12处;属于大汶口晚期的遗址有郸城段寨、商水章华台、周口水灌台、项城高寺等18处。
    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有郸城段寨遗址、周口水灌台西南遗址等。郸城段寨遗址位于郸县巴集镇段寨村西北,现存7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8米。1979年局部试掘,暴露出的有灰坑、墓葬等。共发现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2座,灰坑11个,并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周口水灌台西南遗址位于周口市川汇区蔬菜乡水灌台村西南。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8米,1985年发现大汶口类型墓葬4座,出土有鸭嘴足釜形鼎、钵、彩陶壶、背水壶、豆、石铲等大汶口文化遗物。它们属于大汶口文化颍水类型,这一类型的大汶口文化是公认的东夷文化。1984年在周口烟草公司仓库发现4座大汶口时期的墓葬,方向皆北略偏西,葬式为仰身直肢的3座。二次葬的1座。这4座墓深浅不一,又相互打破。经鉴定,死者有的切齿被拔,有的枕骨变形。随葬品多少不同,多的6件,少者2件,二次葬无随葬品。墓葬中切齿被拔、枕骨人工变形及随葬品形式与山东大汶口的葬俗及随葬物品相同或近似。如石铲与大汶口Ⅱ式石铲接近,且放在腰间。背壶与大汶口Ⅲ式无鼻壶近似。从发掘的墓葬来看墓主人高颅,面较高,较阔,身材也较高,并且伴有头部人工变形及拔牙的风俗,这全是东夷族人的文化特征。
    继大汶口文化之后是龙山文化,周口市目前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99处。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项城高寺、沈丘东冢、郸城段寨、汲冢,淮阳蒋台,扶沟支亭等。中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商水章华台、阎庄,鹿邑栾寺,淮阳双冢、平粮台、试剑冢、朱丘寺、青谷堆,扶沟雁周等。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商水范台庙,项城毛冢、骨头冢、刘冢、高寺,沈丘乳香台、青谷堆,太康槐寺、陶母岗,鹿邑太清宫,郸城丁寨、段寨,淮阳双冢、平粮台、蒋台、范丹寺、五谷台,西华后段庄、陆城、斧柯,扶沟林寨、支亭寺等。
    最具代表性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沈丘东冢遗址、扶沟雁周遗址、淮阳双冢遗址等。周口的龙山文化多包涵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早期同大汶口文化并存,中晚期不同于中原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下部为筒形的刻槽器,晚期的鼎足均不同与中原龙山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仍保留着大汶口文化的遗风。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横蓝纹圈足罐和镂孔短柄豆都具有明显的山东龙山文化特征。从而得出周口市的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这一结论。鹿邑栾台遗址的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鹿邑栾台遗址共有六期文化层:一期为大汶口文化,二期为龙山文化、三期为岳石文化、四期为商文化、五期为周文化、六期为春秋战国文化。这些文化层的叠压是连续堆积的没有间隔。综上可见周口龙山文化也是东夷族所创造的文化。
    三、淮阳平粮台古城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的都城
    首先各种历史文献均记载伏羲、神农都宛丘(今淮阳)。《竹书纪年·前编》太昊伏羲氏“以木德,为风姓,元年即位,都宛丘”《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昊之虚也。”《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第一》:“伏羲都陈,神农亦都陈,又营曲阜。”《中华都城要览》一书明确指出“平粮台古城为太昊之都。”其次,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年代与东夷太昊部落创造的东夷文化的时代大体相当。从考古发掘资料上看,古城城墙是叠压在大汶口晚期文化层之上的,又被商周、龙山晚期文化叠压,出土遗物多为龙山文化时期的。这说明平粮台古城经历了二个时期,及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这分别和伏羲氏和神农氏的生活时代相吻合。从而印证了文献的记载。最后,从平粮台古城的规格和建筑形制上得出为伏羲太昊氏、炎帝神农氏的都城。平粮台古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5米,面积3.4万平方米,分设南北两城门,南门内两侧有用土坯砌成的门卫房,还发现有陶排水管道,城内还发现有陶窑、房基、炼铜等遗址。这是周围其它同时期遗址不可比的,应是经济和社会权力的中心。
    四、结语
    东夷文化是周口较早的文化之一,它是由东夷族杰出领袖太昊伏羲和华夏族杰出领袖炎帝神农带领当地东夷人民创造的。周口大汶口文化和大部分龙山文化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东夷文化。平粮台古城是三皇中的天皇太昊伏羲和人皇炎帝神农的都城。夏代,周口境内大致以太康、淮阳、沈丘一线为界,东面以岳石文化为主,西面以二里头文化主为,也就是说,在太康、淮阳、沈丘以东地区主要为夷人活动区,以西为华夏人活动区,这正是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在周口的又一个交融历史时期。
    注释:
    ①张体格:《从太昊古都的发现谈我国远古时期东夷的管理思想》,《周口文物考古研究》,200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②周建山:《周口历史文化通览·历史卷上》,2010年,学苑出版社。
    ③《中国通史》第一册,1994年再版,人民出版社。
    ④曹桂岑:《郸城段寨遗址试掘》,《中原文物》1981年第3期。
    ⑤李全立:《周口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初探》,《周口文物考古研究》,200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⑥《河南周口地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84考古第4期。
    ⑦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鹿邑栾台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9年第1期。
    ⑧张体格:《太昊都宛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周口文物考古研究》,200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