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论坛 >> 学术论坛 >> 浏览文章

周口市博物馆藏天顺五年圣旨赏析

时间:2015年05月26日 信息来源:周口市博物馆 点击: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宫太监手捧黄绫轻扫拂尘朗声高喊‘圣旨到’,拜领圣旨的人纷纷跪下,太监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的场景。我们对于圣旨的认识似乎仅限于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而实际上,流传至今的圣旨原件不在少数。
我们常说的圣旨,其实是对皇帝授官、赐爵或表彰功德诏令的一种俗称。这种诏令有两种,即诰命和敕命。诰命和敕命,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隋唐时用以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 
    圣旨并不是像影视作品中演绎的那样,用黄绫制成,半米多长。事实上它有严格的定制,明清两代的圣旨,根据官员品级的不同,圣旨所选用的质料也不同。一品至五品的官员授以诰命,锦缎底色比较丰富,一般为三色、五色、七色不等,等级越高,颜色越丰富,材料始端提花织出“奉天诰命”饰以双龙;六至九品授敕命,一般采用素色锦缎,始端提花织出“奉天敕命”饰以双龙。同时,圣旨的两端按照官员品级的高低安装不同质地的轴柄,一般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长度历来没有硬性的规定,长者可达5米有余,短者在1.5~2米之间,宽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多为上好的蚕丝制成的绫锦制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花纹精美,富有立体感。明清两代的圣旨是由当时的江宁府官方统一监制的,设有防伪标识,卷首两条升降的盘龙相互追逐,从不同的侧面都有折光变幻。清乾隆前,各朝代诰命都是用墨书写的,乾隆皇帝以后,为防止官员伪造圣旨,便改用朱砂赤、胆石绿、孔雀蓝、松墨黑和赭石褐等五种颜色搭配书写圣旨。
    圣旨的产生与颁发,不是一发一接的简单传递,而是经过一个自上而下,机密程度极高而具有礼仪性、权威性的复杂程序。明成祖朱棣之后,诰命与敕命由翰林院内阁大学士和司礼太监让南书房的侍臣或内阁官员代为起草,主要是通过内阁发布或直达于院部。清代雍正朝之后,因恐事机泄密,权力高度集中,不须由内阁公布,设立了军机处,经皇帝本人阅定之后,通过内阁公布。圣旨在发布之前,由军机处抄录一份存档。因此,矫造圣旨在明清两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河南省周口市博物馆收藏有一道明代圣旨,是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颁发给廉吏轩輗,追赠他的父亲、母亲以及继母的。圣旨长3.5米,宽0.3米,是由“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织就的提花锦缎织成的,五彩锦缎制品,底色分为蓝,浅黄、深黄、白,绿五种颜色,其上织祥云图案作底纹,右端织“奉天诰命”四字篆书,字两边织有银色双龙图案作为防伪标识。圣旨文字为墨书小楷,文后钤盖篆书“制诏之宝”朱色玺印,印记落款“天顺五年十二月七日”’。“制诰之宝”左上侧为骑缝章,显示“之宝”二字。圣旨虽然历时久远、斑驳古旧,但清秀的字迹仍十分清晰。落款处的“制诰之宝”印章,既气韵非凡,又神圣威严,昭示着昔日皇权无上的荣光。现就该帧圣旨内容介绍如下:
    奉天诰命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惟人子之于亲,皆有显扬之愿,肆朝廷推恩臣下必及其亲者,所以体孝子之心也。尔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轩贵,乃左都御史輗之父,积善在躬,晦迹弗耀,笃生令子,为国重臣,推厥庆源,宜申恤典,兹特加赠尔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服兹恩宠,永慰冥灵。
制曰:朕惟贤才,出为国用,茂建事功,而朝廷必举褒荣之典,以追贲其亲者,所以敦本始隆孝治也。尔赠淑人刘氏,乃都察院左都御史轩輗之母,端静慈柔,夙宜家室,有子才能副予委任,载稽彝典,宜锡宠章,今特加赠尔为夫人,尚服恩荣,以贲泉壤。
    制曰:继母之德,岂但配俪其父,而于子有训育之劳焉,故子受恩典必推以及之,此国家之制也。尔赠淑人张氏,乃都察院左都御史轩輗之继母,克修壶范,素着母仪,有子显庸,由尔慈训所致,兹特加赠尔为夫人,服此光华,永慰冥漠。
    天顺五年十二月初七日

  周口市博物馆藏天顺五年圣旨赏析

 

周口市博物馆藏天顺五年圣旨赏析

 

周口市博物馆藏天顺五年圣旨赏析

 

 轩輗(?—1464),字惟行,鹿邑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南京粮储等职,居官清廉,不治家业,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篓,有“一簏廉吏”之誉。
天顺五年(1461年),英宗颁旨,追赠轩輗之父轩贵,母刘氏及继母张氏,教子有方,为国家培养了一位栋梁之材,特予旌表。天顺八年(1464年)夏,轩輗告老乞归,抵家即卒。英宗皇帝闻悉噩耗,特封他谥号为“介肃公”,轩輗一生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为官,英宗曾感叹:“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为治,况三百年仅一轩輗乎!”皇帝下旨在其老家鹿邑建轩公祠,春秋奉祀。由当时刑部尚书吕坤书“轩公祠”记。
    此道圣旨颁发于天顺五年(1461年),轩輗时任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长官,正二品,故而圣旨为多彩,并以祥云作底纹。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室,存者称为“封”,已故的称为“赠”。此道圣旨颁发时轩輗的父亲、母亲以及继母已故,故而是“追赠”。按照轩輗的二品级别,追赠其父轩贵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亲刘氏、继母张氏为夫人。
该圣旨全文共300字,书写者是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其书法为小楷,端庄秀丽,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行文精湛洗练,几乎达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达意不确的程度,它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一幅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
    参考文献:
    [1] 刘莉,高次若.从明清几道圣旨看封建社会之覃恩封赠[J].东方收藏,2012(8):53-55
    [2] 黄莉.介绍两道康熙圣旨[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1):79-80
    [3] 魏佩.开启皇牍文化之窗—徐州圣旨博物馆[J].收藏界,2011(2):08-111
    [4] 黄媛.两份保存完好的明代圣旨[J].春秋,2001(1):54
    [5] 鲁阳.明清圣旨博物馆藏品选萃[J].收藏,2010(8):120-124
    [6] 程胜彩.品读明代圣旨与诰敕碑[J].档案天地,2005(2):18-20
    [7] 李伟玲.新郑市博物馆馆藏明代圣旨赏析[J].收藏界,2012(6):94-95
 
    发表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12月号(总第58期)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