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市博物馆 >> 其他 >> 陈风楚韵 >> 浏览文章

到周口去……

时间:2013年08月3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说起周口这个地名,外地客人总误以为周口店。周口不仅是一个地名概念,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一个豫东地级市的名字,或许您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更谈不上到此一游了。若以行政地域概念而论,周口的地域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陈州。说到陈州,那也是大名鼎鼎,就是元杂剧《陈州粜米》以及后来的戏曲《下陈州》、民间故事《陈州放粮》中的“陈州”,它就是今天以河南淮阳(陈州府治)为中心的周口市。

 

到周口去……


    周口在历史上也叫周家口,曾以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汇流、通江达海之利,依靠漕运兴埠,成为河南四大商业名镇之一,豫省一大都会。明清时期,周家口商业繁荣发达一时。明代翰林大学士、武昌人熊廷弼在《七律·过周家口》中如此描写当时周家口的繁盛:“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思是说周家口的夜晚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周口也由此赢得了“小汉口”的美誉。特别是康乾盛世至道光年间,晋商、徽商等外地客商纷至周口进行贸易,建造的商业会馆就达十余座,其中周口沙北山陕会馆——国保单位周口关帝庙,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疏朗有致,木雕石雕艺术精湛,见证了周口昔日的繁荣。周口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清代晚期,曾国藩曾以周口为要,亲自坐镇周口会剿捻军。近代以来,由于兵灾人祸连年,平汉铁路通车,特别是1938年黄河泛滥,周口的经济地位由盛转衰。如今的周口,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起航,拥抱大海,迈向新的辉煌。
    周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平凡中见奇崛,平淡中见伟岸。这里发现了距今9000至7000年裴李岗文化最大的石磨盘,有“华夏第一石磨盘”之称,可见周口原始农业的发达了。这里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天下第一陵——淮阳太昊陵,成为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故都在宛丘,可以说周口是我们永远的老家,是我们心灵的故乡。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淮阳太昊陵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一天游客达八十二万人,堪称全国最“牛”的庙会,寻根谒祖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鹿邑太清宫遗址,是老子的诞生地,老子在这里成就道家学说,成为道家圣地、道教祖庭、中华文化的根柢。孔子周游列国,三次游居陈国(都城今淮阳),在这里孕育“中庸之道”,传播儒学,孔子陈蔡绝粮的纪念地——淮阳弦歌台至今犹存,诉说着孔子及其弟子困顿愈坚的动人故事。宋代理学家、思想家程颢曾在扶沟为官,将理学发扬光大并将其南播,扶沟大程书院是程颢重视教化、传播理学的历史见证。道家、儒学、理学在这一方神奇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相互借鉴吸收。这里也是一代名相谢安、历史名人袁世凯、抗日名将吉鸿昌、文化峻峰张伯驹的故乡。
    倘若不是外地客人时常将周口与周口店混为一谈,我们可能很难将二者作无谓的联系。历史会告诉我们,周口与周口店有没有某种联系。我们不妨将视野放得开阔一点,先探究一下历史上北京与周口的联系。翻开《明史》等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批军国物质急需北运,明政府在实行海运的同时,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采纳户部尚书郁新的建议,开辟中原水运,将江淮水运与黄河以北的水陆联运连为一体,大批粮食由淮安起运,经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在今河南周口东高山顶东侧),换小船经贾鲁河越过黄河,陆运一段,再经卫河经天津运抵北京,周口的漕运开始兴起,也将周口与北京紧密联系起来。话说回来,周口与北京虽有一定的缘分,并不代表周口与周口店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即便如此,我还是斗胆作无谓的猜想,周口店是不是处在江淮经过周口、天津至北京的水陆联运线附近?周口店的地名是怎么来的?何时得名?与周姓有关吗?周口的来历就是明初一周姓人家在贾鲁河入沙颍河对岸的渡口来往摆渡而得名。我很想知道周口店的来历,然百度搜索周口店地名却不得而知。窃以为,周口与周口店有无联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天下人再不要将周口误作周口店了。

 

到周口去……


    前不久,一位外地朋友来访,席间海聊,不知不觉中谈起了周口民间传说袁世凯干预芦汉铁路西移的事情,这让他感到新鲜有趣。清末,当时的开封是河南的省会,周口是豫东商业重镇,水陆交通都相当便利,芦汉铁路(亦称平汉铁路)取道开封、周口南下汉口是一条最便捷的路径。1899年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由于其家乡观念重,害怕铁路距其老家项城太近,所经之处不仅破坏家乡的“风水”,还易给家乡带来兵灾匪患,于是便直接干预了芦汉铁路原本途经开封、周口南下的计划,以开封黄河岸基不牢、修建难度大为借口,向结盟兄弟盛宣怀建议,将芦汉线西移经过郑县、漯河,从而使开封、周口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信也罢,不信也罢,权作笑谈。(原载2013年8月21日《中国文物报》第四版)

周口市博物馆

豫ICP备12022570号-1

豫公网安备4116000215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0394-8530768

信箱:zkbwg666@163.com

Copyright 2006-2012 Powered by 周口市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